当胡桃的微笑被截图:谁在消费AV黄漫网站的标签?

频道:中琛源游戏资讯 日期:

某天我在追更原神角色支线时,突然发现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榜飘过一串令人不适的词条——“胡桃袜子同人”“黄漫网站缩圈链接”。点开评论区,有人用表情包调侃“这才是真正的攻略”,底下几十条点赞都在艾特朋友:“快收图!下架就亏大了!”

当胡桃的微笑被截图:谁在消费AV黄漫网站的标签?

这种猎奇式分享让我想起去年腊月,在地铁二号线车厢里看见中年男人们举着手机窃笑的场景。屏幕里穿着毛衣的胡桃歪着脑袋,而她的表情包被P上了足以让任何美术生血压升高的滤镜。那一刻我忽然意识到,那个总在风花陆那儿撒娇的姑娘,早已成了某种看不见的流量密码。

一、二创与消费的灰色边界

如果细细梳理词条生成史,会发现胡桃的存在早已脱离游戏文本。她的围裙在深夜论坛被做成透明床幔,红毛衣被渲染成霓虹灯管,厨具变成某种特定道具的完美比喻。这些二次创作披着“艺术再创作”的外衣,在AV黄漫网站游走于法律边缘。

有次偶然加入某个同好会,看见群主发来的图片:雪山地图的雪掩樱枝千鹤,被改成穿着内衣的少女在冰晶间扭动。群里最活跃的几个ID自称“风景师”,他们把每个角色的数据拆解成色块参数,仿佛在解构一件艺术品。

这种扭曲的创作热情正在消耗IP生命力。前两天我打开B站看胡桃同人剧,发现播放量最高的前十条都是改编成各种情色服务行业的“改命”。导演们用像素级仿制技术,让游戏角色在虚拟条码下完成现实世界不敢演的戏码。

二、流量裹挟下的物化狂欢

AV黄漫网站的搜索框里,永远躺着最新登场的虚拟偶像。刚出圈时还有人在贴吧激烈辩论:要不要用CG图做表情包算不算侵权?等到某天看见胡桃手持特玉锅站在黑丝袜堆里,所有人突然默认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二创形式。

更讽刺的是,这种畸形创作居然创造了一个产业闭环。有厂商专门推出能快速生成半裸角色的修图滤镜,还有主播在直播里朗诵用游戏角色写的小说。某次连麦时,两个自称“二创作者”的人甚至还就“游戏角色乳贴尺寸是否符合力学”展开专业讨论。

前阵子有个段子在coser群里疯传:现在的同人创作分为两类,一类是真正在画板前流汗的角色线稿,另一类是在AV黄漫网站刷屏的流量密码。有个90后画师凌晨三点发朋友圈:“我画了十年的胡桃,最后还是败给了P水印的人。”

三、我们究竟在渴求什么

上周在泡面剧原神玩家的正确打开方式里,看见演员穿着原角色服装穿街巷。拍摄现场有个穿枫叶斗篷的群众演员突然崩溃大哭,她说自己养女在放学路上看到宣传海报时的恐惧表情。这种情绪的传递链条,让人想起那个在深夜论坛里对着表情包自言自语的老玩家。

或许我们应该认真思考:当我们在关注AV黄漫网站时,到底在寻求怎样的慰藉?那些被算法精准推送的标签,会不会正在一点点啃食我们对虚拟世界的纯粹热爱?

记得初遇胡桃的雪隐山,飘落的枫叶会让画面自动滤镜变暖。可现在人们更关心她的枫糖罐子能不能P成迷你酒杯。某个下着梅雨的下午,我在CG站发现最后一张未被恶意改编的胡桃同人:她倚着樱枝,在飘落的枫叶里悄悄擦掉眼角的泪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