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师当众羞辱我Hbl?这份「暴击伤害」谁该买单?

频道:中琛源游戏攻略 日期:

“cao我Hbl”这几个字被咬着牙切齿念出来的瞬间,我感觉教室里所有的目光都像钉子一样插进后背。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,和心跳声重叠成诡异的伴奏曲。数学老师拿着粉笔的手指节泛白,粉笔灰随着气流飘散,像一场无声的雪落在课桌上。

老师当众羞辱我Hbl?这份「暴击伤害」谁该买单?

一、那堂课为何变成“公开处刑”?

教室里明明坐着45个学生,却突然只剩下一个。当“Hbl”这个词被刻意拉长音调念出时,桌椅摩擦声突然消失,连后排嚼口香糖的动静都凝固了。有人在笔记本上涂鸦老师的侧脸,把三角板画成匕首插进头颅。我攥紧课本边缘直到指甲陷进纸张,能听到自己吞咽口水的声音。

这种羞辱像滚油浇在未愈合的伤口上。上周篮球赛我投进绝杀球时的欢呼声,突然和此刻的寂静形成刺耳的剪辑。更讽刺的是,那个扣篮动作被同学录制成表情包,在qq空间配上“铁笼少女”的调侃。当现实与网络暴力在现实中重叠,就像把鱼刺卡在喉咙还要强迫吞咽。

二、被公开羞辱的底色

每天补作业本叠得比课本还厚,走廊里遇见老师眼神总绕着弯走。直到上周值日生写检查时,把“未交作业”写成“未交作女”,全班哄笑得像踩到枯叶。我突然明白,那些漂浮在空气中未说出口的调侃,早已编织成隐形的荆棘冠。

走廊偶遇物理老师的女儿,她戴着和我同款耳钉。当我露出同款笑容时,她却扭头避开目光。这时才意识到,原来贴着“问题学生”标签的人,连呼吸都成了别人的谈资。直到在奶茶店听到邻座女生讨论“那个Hbl”,我才明白羞辱早已裂变出无数版本。

三、我们都是隐形的玻璃人

班上转学来的插班生第一周就成了下一个目标。他向食堂打饭窗口递餐卡时,收银阿姨突然说:“这卡倒过来就是收费通知单。”食堂忽然安静得能听见勺子刮盒饭的声响,直到有人接话:“对啊,正着拿像殡仪馆收费单。”插班生的手指在空中停顿了三秒才接住餐盘,仿佛捧着一盆即将结冰的水。

李老师的女儿后来转学,班里突然消失的,不仅是换座位的空位牌,还有嘲笑的间歇期。直到体育课上来了个实习老师,我们在做仰卧起坐时,全班女生都默契地把脚勾在一起,像穿着看不见的隐形丝袜。

四、打破沉默的蝴蝶效应

上周社团活动日,有女生塞给我一张皱巴巴的便利贴:“下周一生物课我去帮你捡地上的作业本。”我拆开带葡萄糖香精的纸巾时,发现里面还藏着半个润唇膏。那天生物老师果然又把作业本摔地上,全班45个人中,只有我知道该不该弯腰。

午休时间在图书馆听到复读机播放的电视剧片段,女主人公说:“有些人就像毒蘑菇,你不是要打败他们,而是要学会不采。”这时传来翻书声,有人插队时不小心碰掉我的小说,恰好翻开到“玻璃心少女的觉醒记”。

五、当羞辱成为社交密码

周三晚自习,班上5个女生同时戴起亮闪闪的发夹。物理老师推门进来时,阳光斜照进教室,突然整个后排变成了银河。放学后补作业时,桌面上多出一包闪粉,包装袋上贴着用荧光笔写的“宇宙尘”。

直到体育测试前,发现全班运动袜都换成深蓝色。直到我在试衣间听见,“这袜子还能吸汗吗?”换成“这袜子还能吸赞吗?”。当羞辱变成某种默契的暗号,像一串永不过期的会员卡,反而成了某种另类的归属感。

窗外的梧桐终于抖落最后一片枯叶,砸在泡面桶上发出闷响。我终于意识到,那些被当作武器的羞辱,早已渗透进空气里,变成氧气分子的一部分。就像有人会过敏,却永远搞不清具体是花粉还是灰尘。